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关于开展重庆市2025年小学阶段科学类课后服务课程案例征集的通知
各区县(自治县)教研机构: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“双减”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部署和《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《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》要求,支持学生每学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,提升科学教育在课后服务中的比例,探索校际课程共建共享机制,加强科学教学优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供给。经研究,决定开展重庆市2025年小学科学类课后服务数字课程案例征集活动,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征集主题
指向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。
二、征集对象
重庆市小学科学教师、科学教研员。
三、征集内容
(一)科学类课后服务课程;
(二)科学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;
(三)科学类实践活动。
四、征集要求
(一)案例需为已实践且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。
(二)每个课程案例需包括课程设计、课件、微课、录像(格式见附件2-4)。
(三)每个课程案例含4-8课时,1-2年级4课时左右,3-4年级6课时左右,5-6年级8课时左右,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时数量。课程逻辑安排合理,各课时相对完整。
(四)每课时录像课录制时长为40分钟,微课为8-15分钟。其中,教学录像要为薄弱学校的科学教师做示范,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具体教学难以把握时可以参考现场教学视频,学习优秀教师的处理技巧。微课的目的是让薄弱学校的科学教师能够跟着视频开展教学,在主要环节上播放视频,需要思考、活动的地方由教师按暂停键组织教学。
(五)署名:每个课程案例限报负责人1人,团队成员6人。
五、报送方式
每个课程案例按资源类型建文件夹,命名为“区县+课程名+课时数”。文件夹内各资源统一命名为“区县+课程名+课程设计”“区县+课程名+录像课+课时序号”“区县+课程名+微课+课时序号”“区县+课程名+课件+课时序号”。各区县经选拔后推荐5个课程案例参评,填写汇总表(附件1)和课程资源一起发送百度网盘链接到1989034164@qq.com。(联系人:邵老师,联系电话:18523050998)
六、征集时间
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开始,截稿日期为2025年10月31日。
七、奖项设置
各区县组织专家对本区县推荐的资源进行评审,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对各区县推荐的资源进行评审。一等奖15%,二等奖30%,三等奖35%。
部分优质资源将上传至“重庆云课堂”,并向录用课程资源执教教师颁发资源录用证书(汇总表上需填写各课时资源负责人)。
八、其他
1.申报人须承诺提交的案例为原创作品,未使用任何未经授权或许可的材料,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。
2.申报人须同意将提交的案例无偿授权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使用,包括且不限于对案例进行存储、整理、编辑、加工、复制、格式调整、宣传、展出、出版、发行等。
3.若申报人提交的案例内容引起任何纠纷或法律责任,将由案例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共同承担。
附件:1.汇总表
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
2025年7月21日